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英国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针对英方“主权换治权”的观点,邓小平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材料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久,明确宣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当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决议,把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
材料三根据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
材料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是照顾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二、三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依据。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解决?
材料一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英国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针对英方“主权换治权”的观点,邓小平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材料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久,明确宣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当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决议,把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
材料三根据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
材料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是照顾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二、三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依据。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解决?
2.
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2.单选题- (共10题)
3.
“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解读了“习马会”的意义。有人说“两岸历经几十年敌对状态,曾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如今看到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非常激动,其重大意义怎么形容也不为过。”“习马会”得以成功举行的最关键因素是


A.对“一国两制”的共同确认 |
B.《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 |
C.对“九二共识”的共同确认 |
D.祖国统一进程的大大加快 |
4.
2017年香港行政长官将实行普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指出香港实行行政长官普选必须严格按照《基本法》。《基本法》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5.
赵朴初曾就新中国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A.新中国的成立 |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香港回归 |
D.“九二共识”的提出 |
6.
2015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台湾岛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两岸贸易与投资额出现一定程度衰退,但两岸人员往来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与机制化继续推进,这体现出
A.“一国两制”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
B.“九二共识“得到国共两党认可 |
C.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 |
D.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归宿 |
7.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8.
下图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了“九二共识” |
B.推动了“一国两制” |
C.消除了两岸隔阂 |
D.彰显了民族亲情 |
9.
“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
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
B.1981年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C.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
D.1995年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
10.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海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11.
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