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1)从材料一中可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哪项政治制度?该项制度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人民民主政治”的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的构成表(单位:人)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哪项政治制度?该项制度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人民民主政治”的
2.单选题- (共18题)
3.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10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②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②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4.
我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保证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是
A.任期制 |
B.代议制 |
C.政治协商制 |
D.民主集中制 |
5.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表明
A.中国政府已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 |
B.“一国两制”已正式成为统一方针 |
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
D.“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 |
6.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主要体现在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原告的撤诉率从37.84%下降到32.38%。这表明
A.“民告官”的意识增强 |
B.“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
C.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成效 |
D.政治体制改革效果突出 |
8.
《共同纲领》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新中国是
A.资本主义国家 |
B.新民主主义国家 |
C.社会主义国家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
11.
1974年5月,为了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和中央军委决定从东海舰队抽调3艘导弹护卫舰支援南海舰队。由于战事紧急,中国舰队决定“直接通过台湾海峡”。按照蒋介石的命令,长期控制台湾海峡的国民党海军舰队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向我海军舰队亮起“请通过”的信号。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主张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
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
12.
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
13.
四川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
14.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B.提出“一国两制” |
C.坚持“九二共识” |
D.实现两岸三通 |
15.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16.
(题文)“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四十五年间“中国面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完成国家工业化②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①完成国家工业化②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7.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巨变。这两次巨变都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8.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
19.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文革的错误干扰 |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20.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