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意义)如何?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事产生的?“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材料三1985年开始,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渐序向前迈进,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四个阶段
——《国企备忘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有企业是如何“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的?
材料四1992年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4)、材料四中,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那些积极影响?
材料五: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开创了中国怎样的建设道路?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意义)如何?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事产生的?“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材料三1985年开始,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渐序向前迈进,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四个阶段
——《国企备忘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有企业是如何“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的?
材料四1992年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4)、材料四中,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那些积极影响?
材料五: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开创了中国怎样的建设道路?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农业上实行什么建设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3)、材料三中的农村改革“历史性变化”的起点实行的是什么措施?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材料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掀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5)、材料四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材料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摘自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农业上实行什么建设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3)、材料三中的农村改革“历史性变化”的起点实行的是什么措施?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材料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掀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5)、材料四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材料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摘自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的重要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这是周恩来参加的哪一次重要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讲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5)、根据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的重要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这是周恩来参加的哪一次重要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讲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5)、根据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2.选择题- (共25题)
5.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B.外交事业的发展 |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6.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讲话中说到:“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
C.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7.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三大改造的胜利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三大改造的胜利
9.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中国工农红军 | B.八路军 |
C.中国人民志愿军 | D.中国人民解放军 |
10.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 )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11.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
D.转变为国营企业 |
13.
2018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5.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16.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
19.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21.
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
25.
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26.
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27.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疗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她能获得此殊荣是由于
A.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
B.创造了麻醉药剂“麻沸散” |
C.发明了四诊法 |
D.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