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下列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时候完成的?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4)结合图四说明,以包产到户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时候完成的?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4)结合图四说明,以包产到户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二 下图:1958—1961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8 | 197.65 |
1959 | 169.68 |
1960 | 143.85 |
1961 | 136.50 |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具体表现。
3.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文中“和平方式”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文中“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3)“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请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国防军事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文中“和平方式”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文中“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3)“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请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国防军事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了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班上缴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 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了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班上缴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点。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2.判断题- (共1题)
5.
判断: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涂“错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涂“未涉及”。
(1)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从1952到1957年,我国经济呈缓慢发展的趋势。
(3)1952—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业。
(4)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帮助。
(5)从1952年到1957年,工农业生产产量增加最快的是钢产量。
产品 | 1952年产量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粮 | 1.639亿吨 | 1.95亿吨 | 19% |
棉 | 130.4万吨 | 164万吨 | 26% |
钢 | 135万吨 | 535万吨 | 296% |
煤 | 6.649万吨 | 1.3亿吨 | 96% |
原油 | 44万吨 | 146万吨 | 235% |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涂“错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涂“未涉及”。
(1)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从1952到1957年,我国经济呈缓慢发展的趋势。
(3)1952—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业。
(4)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帮助。
(5)从1952年到1957年,工农业生产产量增加最快的是钢产量。
3.简答题- (共1题)
4.选择题- (共14题)
7.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8.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9.
阵地上敌人的机枪在肆虐地扫射,使我军无法前进夺回阵地。如果你处在战场上想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你的脑子里会浮现下列哪位英雄人物的伟大光辉形象?( )
A.刘胡兰 | B.董存瑞 | C.黄继光 | D.邱少云 |
10.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合作化人民公社改革开放 |
B.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
D.合作化多快好省三大改造 |
11.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13.
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将原来计划两年内创作文艺作品1000件的目标改为3000件,将原计划创作大型作品和重点组织的作品集120部增加到235部。上海分会进行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事业 |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
D.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
14.
下表反映了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7% | 0.1% | 7.3% | 53.4% | 32.2% |
A.1949年 |
B.1953年 |
C.1952年 |
D.1956年 |
16.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
对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B.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18.
1984年联想、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19.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粮票的取消以及后来股票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A.经济改革由农村转入城市 |
B.国家形态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D.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