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94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政府设立了严格的查灾、报灾制度;确立了储粮备荒的“平仓制度”和借助社会有经济能力者的“捐输制度”;还确立了王杖制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此外,有些皇帝将郡国公田借给贫民耕种,并赈贷种食。汉文帝“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汉武帝令“博士大夫等六人分循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汉代也注重医疗丧葬救助,如东汉和帝永元四年“时有疾疫”,地方官曹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摘编自陈井安、郭丹、瓮晓璐《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材料二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在农村中相继出现了互助组、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为解决农村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开辟了新路。使农村救助模式转变为集体救助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贫民受救助历来被认为是政府的慈悲行为。在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这从法律上为社会救助加以保障,贫民受到救助成为公民应得的权利。
——摘编自任松峰《新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政府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朝政府实施社会救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新中国社会救助有哪些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上,就社会救助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北方战争频仍,河南、山东等地田园大量被毁。1138年,宋室南渡,政治中心南移。同时,随着北方的长期发展,自隋以来“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议者咸欲徙就宽乡”。大批北民迁入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摘编自郭友亮《论宋代人口南迁对南方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在江苏川沙农村,“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因此“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洋务运动中,福建船政局从农村招募旧式手工业者,“自有船厂,趋工若鹜,仰食者不下万家”。近代兴起的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民国初年,南宁有两家较大的土布工厂,工人多是从桂林和湖南农村招募而来。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材料三15世纪末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人口迁移才开始出现。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为巩固和扩大其殖民地,为欧洲日益增长的经济提供原料,欧洲殖民者除了派遣武装人员、行政官吏、传教士外,还需要大量从事生产的劳动力。18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欧洲契约奴和罪犯。到18世纪下半叶,白人奴隶逐渐为非洲黑奴所取代。到1850年为止,运往美洲的黑奴为欧洲白人移民的4—5倍。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人口南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人口南迁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口出现的流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移民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单选题(共12题)

3.
明代文学家汪道昆认为“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弛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儒和贾各有功用,人们各随所愿。出现这种认识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
B.重义轻利观念被社会各阶层接受
C.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人地位下降
D.文化事业和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
4.
张元隆,康熙年间东南沿海名震一时的海商,他“立意要造洋船百艘”,以与外商一争高下。但他最终不容于清朝,走向没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侵略加剧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闭关自守政策的推行
D.资本被投往到购买土地
5.
对于在唐代已出现的一种农业工具,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这样记载其工作原理:“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这一工具应是
A.
B.
C.
D.
6.
《周礼·考工记》将“工匠”分为“攻木”、“攻金”等六大类,其下再分小类。如在“攻金之工”中,又分为凫氏制作乐器,段氏制作农具,桃氏制作兵刃等六小类。这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
B.分工细致
C.产品丰富
D.官府垄断
7.
汉代一些商品生产者往往在自己生产的商品上刻上名号或标记,以显示商品生产者的商业信誉。如东汉市场上较著名的文具商品就有“韦涎墨”、“左伯纸”等。这反映当时
A.市场经营行为规范
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C.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8.
下表是魏晋时期西北地区一些简文上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西北
序号
简文内容
1
“……将城内田明日之后便当斫地下种。”
2
“……要务又迫草锄。”
3.
“夏孔进渠常田叁亩,要经陆年。亩与大麦陆斛,若种粟,亩与粟柒斛。五月内□□使毕,十月内上使毕。”
 
A. 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B. 农业技术已领先于中原
C. 与中原商旅往来频繁
D.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
9.
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纷纷走出家庭。据统计,1851年全国约1066万妇女中,参加工作的就有280多万人,约占全国劳动者的30%。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造纸、印刷等行业。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英国
A.妇女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体
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角色转变
D.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10.
读下表,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4—1890年
1.7
5.2
3.5
2.1
1891—1900年
1.6
3.5
4.8
2.6
 
A. 欧洲发达国家已经走向衰落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拉大
D. 美国和德国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
11.
据统计,1915年从日本进口的原色粗布,比1914年减少47.6%,1916年又比1915年减少20.3%;粗斜纹布1915年比1914年减少25.4%,1916年又比1915年减少36%。从日本进口的卷烟、火柴等都急剧下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华的激烈争夺
B.日本放松对华侵略
C.中国已收回贸易主权
D.爱国救亡运动高涨
12.
“它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它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但它还是为这个国家带来了短期的活力和生机。”材料中的“它”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D.辛亥革命
13.
读下表,表格反映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1843年协定关税前后洋布新旧税率水准
货物
1843年前的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头等白布
29.93
6.95
斜纹布
14.92
5.56
 
A. 外国商品充斥着中国市场
B. 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D. 促使我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4.
(题文)中共在某次大会报告中称“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一论断说明当时我国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全建立
D.完全融入进全球化浪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