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一词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进一步下降,到了60年代,该词汇使用数量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和平共处”等词的使用频率在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
——摘编自张颖等《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一词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进一步下降,到了60年代,该词汇使用数量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和平共处”等词的使用频率在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
——摘编自张颖等《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单选题- (共10题)
2.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
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
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
3.
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时间 | 选举方式 | 选举对象 | 乡镇、市 |
1998~1999年 |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 100 |
2001~2002年 |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 5 |
2003~2004年 |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 143 |
2005~2008年 |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 7 |
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
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
4.
1961年6月,***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
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 |
5.
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蓄意将其描述为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到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应
A.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
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 |
C.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 |
D.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 |
6.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
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
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
7.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 B.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
C.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 D.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
8.
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
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 |
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
9.
下面为中国公民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备注”栏变化情况统计表,由此得出的最准确的历史结论是
版本 | 备注 |
1949 | 中俄文对照 |
1953 | 从1956年8月13日起分为因公、因私两类护照 |
1971 | 中法英文对照,印章有“革命委员会”字样(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1975 | 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
1980 | 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
A.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 |
B.我国外交的阶级斗争色彩浓厚 |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D.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
10.
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
C.在联合国中友好合作 |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