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卷二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45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4

1.综合题(共4题)

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立起来了。

——《***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今年(2018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多少周年纪念?
(2)哪一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4)西藏的和平解放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迈着坚实的步伐凯歌行进,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行了三大改造,中国社会发生了20世纪以来继伟大的辛亥革命后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四: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等。
材料五:“大战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丰都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份,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我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
(3)根据材料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运动的失误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全国大战钢铁,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6)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在1961年实行了什么方针,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材料二:“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打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在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当时是谁兼外交部长?
(3)“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再写出其它两项中的任一项。
(4)材料三“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中的“1894”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5)从近代历史上的中国外交政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2.选择题(共19题)

5.
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该通讯社报道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6.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建国以来,我国宪法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关于宪法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1982年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我国宪法直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
7.
以下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1950开始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②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
③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
④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9.

灯泡L1、L2串联, 用电流表测得灯L1的电流是0.3 安, 则 通过灯L2的电流为:()
  

10.

灯泡L1、L2串联, 用电流表测得灯L1的电流是0.3 安, 则 通过灯L2的电流为:()
  

11.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里,一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领导河南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流沙的县委书记的先进事迹感动着亿万中国人,他是
A.王进喜
B.杨靖宇
C.焦裕禄
D.邓稼先
12.
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13.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5.
李明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时间
史实
1978年后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1985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A.祖国统一大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
D.民族工作成就
16.
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相关的内容:“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为
A.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人民空军建设
C.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国防建设
17.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
A.一国两制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共同富裕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8.
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张志军提到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9.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20.
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地位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
21.

题为“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的一则帖子让名不见经传的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中心。人民呼唤政府要从“阳光”“裸体”走向权威。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是(   )

22.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23.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其主要原因是
A.就业制度的变迁
B.养老保险试点
C.医疗制度的改革
D.信息技术的发展

3.填空题(共3题)

2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
25.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
(2)“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3)“人民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
26.
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___________
(4)会议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