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懂得感悟和启发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组:《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半个多世纪以来,时代周刊多次以中国领导人肖像作为封面,而且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第一次在1979年,第二次在1986年。
图一是1949年3月《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图二是1979年1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等在1949年3月《时代》周刊封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指出“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的知识,怎么评价这位伟人?
第二组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到中国的英雄楷模。

(3)请你分别写出三幅图中的人物。(注明每个人物的称谓或简明事迹)。
第三组

(4)平凡的历史人物创造着不平凡的伟业。在第三组图中任选一幅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一组:《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半个多世纪以来,时代周刊多次以中国领导人肖像作为封面,而且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第一次在1979年,第二次在1986年。
图一是1949年3月《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图二是1979年1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等在1949年3月《时代》周刊封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指出“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的知识,怎么评价这位伟人?
第二组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到中国的英雄楷模。

(3)请你分别写出三幅图中的人物。(注明每个人物的称谓或简明事迹)。
第三组

(4)平凡的历史人物创造着不平凡的伟业。在第三组图中任选一幅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
2.
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歌词中让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让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1)材料一歌词中让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让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着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1)材料一中这种土地资源被少数地主阶级掌握的情况对新中国的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情况是在何时发生改变的?它的改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2)材料二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实施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材料三:中国农村的改革首先在1978年末,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开始的,“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首先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最后剩下的是自己的,“大包干”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3)材料三反映的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新政策?这种体制与以往体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着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1)材料一中这种土地资源被少数地主阶级掌握的情况对新中国的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情况是在何时发生改变的?它的改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2)材料二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实施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材料三:中国农村的改革首先在1978年末,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开始的,“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首先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最后剩下的是自己的,“大包干”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3)材料三反映的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新政策?这种体制与以往体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2)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25题)
5.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
8.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是指( )
A. 新疆 B. 西藏 C. 内蒙古 D. 青海
A. 新疆 B. 西藏 C. 内蒙古 D. 青海
9.
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10.
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4.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 新中国成立时期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新中国成立时期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内乱 |
B.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
18.
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主要是因为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
B.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C.平反冤假错案 |
D.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19.
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哪一组是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
A.“公私合营”“改造” |
B.“一大二公”“大炼钢铁” |
C.“走资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D.“大包干”“招商引资” |
23.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7.
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②①③④ |
D.④②①③ |
28.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