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94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2.单选题(共13题)

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3.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到目前为止还未应用于实践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4.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继续阻止中国返回联合国D.准备调整对华政策
5.
英国学者杰夫·代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这种声音诞生的背景是
A.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动摇
B.奥巴马统治违背了宪法的精神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
D.美国国内不满奥巴马的外交软弱
6.
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冷战格局的加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两极格局的形成
7.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A.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8.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9.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 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 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 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10.
美国学者洛温在其所著的《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指出: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美国科教书中最著名的谎言。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D.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11.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 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2.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绘制的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示意图,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13.
《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里程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里程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进步
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C.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
D.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复苏
14.
《剑桥中华人民焚罩i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举是教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D.推进全球化发展

3.选择题(共2题)

15.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    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C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D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1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    )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⑤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