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黄花镇黄花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3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4

1.综合题(共1题)

1.

   综合探究: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4)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五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5)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

2.判断题(共1题)

2.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
推论
判断
(1)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98%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我国从此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1958年《人民日报》
该报道反映出“大跃进”时期浮夸风严重。
 
(3)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
和平解放西藏,我国实现了统一。
 
(4)广东省委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以民为生,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
 
(5) 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500多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再倍。外商在我国投资项目累计达40 多万个,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6)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3.选择题(共15题)

3.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4.
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5.
2016年3月24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当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民族区域自治B.武力攻克C.和平解放D.一国两制
6.
2014年3月28日,搭载着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追根溯源,与此消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和平解放西藏B.北伐战争
C.“九一八”事变D.抗美援朝
7.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8.
在60多年前的一次会议上,***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其主要依据是指(  )
A.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五计划”D.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9.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D.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10.
1956年1月,上海市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这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11.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2.
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 造反有理、造反有理。”此场景描写的是  (    )
A.五四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3.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4.
在我国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15.
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5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A.
B.
C.
D.
16.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7.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