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在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的政策方面有何异同?
材料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在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的政策方面有何异同?
2.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比上年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比上年 |
1966年 | 2534亿元 | +17.3%(约) | 558.7亿元 | +24.4%(约) |
1967年 | 2104.5亿元 | -17%(约) | 419.4亿元 | -25%(约) |
1968年 | 2015.3亿元 | -4.2%(约) | 361.3亿元 | -13.9%(约) |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2.单选题- (共9题)
3.
下面是《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表,它表明新中国政权
姓名 | *** | 朱德 | 刘少奇 | 宋庆龄 | 李济深 | 张澜 | 高岗 |
政党 | 中国 共产党 | 中国 共产党 | 中国 共产党 |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 主同盟 | 中国 共产党 |
A.保证了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 |
B.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 |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4.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分析,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
B.社会制度示范 |
C.文明交流枢纽 |
D.经济发展标本 |
5.
1971年,***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 |
B.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
C.第三世界的崛起 |
D.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6.
《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 |
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7.
新时代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个性特征日趋显现和成熟,而成长的烦恼也相伴而生,唯有不断继续创新,丰富话语,实现超越,才能规避各种风险,迈向更高的阶段。文中的“个性特征”和“成长烦恼”的含义指
A.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全球化话语权有待提高 |
B.政府履行市场经营权和世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C.我国公民不断国际化和南北经济差异日益明显 |
D.经济全球化主导地位和中美贸易之间矛盾不断 |
9.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在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
10.
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极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A.人民公社 | B.大跃进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一五计划 |
11.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