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
材料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2.单选题- (共20题)
3.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4.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
5.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
6.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企业数量 | 合同金额(亿美元) | 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 |
1991 | 1735 | 13.90 | 9.52 |
1992 | 6430 | 55.43 | 21.78 |
1993 | 10945 | 99.03 | 65.60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
C.“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
7.
有学者指出:“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还须处理好两制间的关系。香港、内地两制之间的确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短期不易消融,但又都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保护,在一国之内长期共存。”这表明“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
A.求大同、存大异 |
B.求大同、存小异 |
C.模糊性、长期性 |
D.理想化、实践难 |
8.
据统计,1948年当选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81名院士中,有60人选择了留在大陆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回到大陆。当时在美国的老舍、曹禺、钱学森等人,经过努力也纷纷回到了祖国。1949年前后,这一批知识分子
A.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
B.承担着完成民主革命的重任 |
C.响应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感召 |
D.成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关键 |
9.
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周恩来解释说,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
A.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 |
B.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
C.落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尽快结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局面 |
10.
请看下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
11.
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
12.
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
D.只能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 |
13.
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属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
B.②的回归实现于1999年 |
C.③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
D.③问题的解决为②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 |
14.
美国歌手将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创作了歌曲《WEDidn't Start TheFire》。其中,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的“红色中国”,应当是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1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
A.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 |
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 |
C.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 |
D.谋取政治大国的时机已成熟 |
17.
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
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 |
B.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
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 |
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 |
18.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
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
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19.
第25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查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席位”。由此可见
A.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 |
B.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C.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
D.国际社会需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20.
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下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
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
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
21.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
B.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
C.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
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