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一卷
材料二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2)结合材料二,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一卷
材料二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2)结合材料二,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2.单选题- (共18题)
2.
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3.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的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都属于政治经济联合体 |
B.促进内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
D.加强成员国间的经济和军事合作 |
5.
(题文)“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告别亲人跑码头。”这则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一直流传的民谣主要表明了
A.徽商注重维护职业道德 |
B.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 |
C.徽州地区出现了商帮 |
D.明清时商业发生剧变 |
6.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7.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产生了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新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8.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塞维尔(西班牙南部城市)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
C.价格革命出现 |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
9.
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
A.天主教思想 |
B.工业文明成果 |
C.科学精神 |
D.君主制度 |
10.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1.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都铎王朝曾颁布过一系列限制圈地运动的法令。16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改变措施,把限制对象改为流民,除持有乞食特许证的人外,其余流浪汉一律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这一措施
A.造就了大批自由劳动力 |
B.抑制了圈地运动的势头 |
C.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导致了农民的普遍贫困 |
12.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工业城市涌现 |
B.新兴国家独立 |
C.民族区域增多 |
D.早期殖民扩张 |
14.
(题文)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6.
下表反映了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行业 | 企业名称 | 经营者 |
面粉、棉纱 |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
酿酒 | 张裕酿酒公司 | 张振勋 |
火柴 | 鸿生火柴有限公司 | 刘鸿生 |
卷烟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
化工 | 永利化学公司 | 范旭东 |
A.轻工业发展较慢 |
B.地区分布失衡 |
C.重工业发展较快 |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