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
材料二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一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
材料二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世界 | 中国 |
20世纪70年代 |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淖 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 美国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苏联入侵阿富汗 | 尼克松访华 “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 |
20世纪80年代 | 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 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
20世纪90年代 | 东、西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香港、澳门回归 |
21世纪初 | “9·11事件”爆发欧元正式启用 | 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1题)
3.
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
B.“政治协商”制度 |
C.“一个中国”原则 |
D.“一国两制”构想 |
4.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
1931年 |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1949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82年 |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
5.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6.
读图——《告台湾同胞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
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
C.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D.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7.
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8.
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
B.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
C.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
D.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 |
9.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
10.
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
B.“九二共识”得到认同 |
C.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
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 |
11.
下图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反映了当时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
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
C.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