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90多年来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国家富强的中国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论联合政府》(1945年)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三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所做的政治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创新?
(4)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述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材料一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论联合政府》(1945年)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三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所做的政治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创新?
(4)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述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2.
(16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5分)
材料一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 1960年1月至3月 | 1975年1月至3月 | 1985年1月至3月 |
积极报道 | 0(0%) | 2(2%) | 51(14%) |
消极报道 | 323(95%) | 81(87%) | 88(24%) |
中性报道 | 16(50%) | 10(11%) | 224(62%) |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5分)
2.单选题- (共13题)
3.
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4.
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
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年)
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年)
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年)
五届全国人大召开(1978年)
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年)
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年)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
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年)
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年)
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年)
五届全国人大召开(1978年)
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年)
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年)
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
B.“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 |
5.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6.
“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这段文字应出自( )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1992年“九二共识”
D.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1992年“九二共识”
D.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民主形式有
①代议制
②政党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代议制
②政党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8.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
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
10.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
12.
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 B.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
C.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 |
13.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
B.放弃“一边倒”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
14.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
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