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学考 选考)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9156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0

1.单选题(共40题)

1.
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宣传画,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历了许多人所说的经济奇迹,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促成战后初期西欧出现经济奇迹的因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B.西欧一体化的启动
C.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D.第三世界的崛起
3.
1951年的《巴黎条约》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开始,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该条约的成员国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4.
1999年美国的汽车等“旧经济产品”的消费平均增长10%左右,而电脑、电话、娱乐金融服务业等“新经济产品”的消费平均增长25.5‰%。可见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发展
C.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D.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5.
“欧洲国家的组合,需要消除法、德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状态,其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须首先考虑到这两个国家。”欧洲联合的第一个措施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法德共同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单一欧洲法》的生效
6.
一方面,它不存在一套系列分权的超国家因素机构,而只设立国与国之间平等合作的机构,具有软法特征;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具有较高层次的规则精确性的组织,法律承诺的约束力及多套争端解决机制的启用等又突出了其硬法特征。这种兼具软法与硬法特征的模式选择是与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相吻合的。该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上海合作组织
7.
亚太经合组织近期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在2016年减少了3.9%。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
A.奉行安全先行、互利合作
B.适应亚太地区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合作
C.需要加快市场开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D.实现政治一体化以推动经济一体化
8.
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下表,解读错误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利用外资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亿元)
贸易依存度(%)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1985
2066.7
14
47.6
1990
5560.1
13.8
102.89
1995
234999
8.2
481.33
2000
39273.2
18.8
593.56
2005
116921.8
29.5
638.05
 
A.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B.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利用率总体呈增长趋势
C.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明显上升
D.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到19世纪50年代末,推动美国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①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②惠特尼制造滑膛枪
③福特制造第一辆汽车
④爱迪生建立纽约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1979年1月1日的《时代》周刊封面上有邓小平的肖像,封面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此时中国的“新形象”不包括
A.恢复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1.
一部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对外开放史。1949年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时隔30多年,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市场,1983年可口可乐厦门工厂兴建,1987年大连工厂兴建,1988年海南工厂建成投产,1996年郑州工厂投产。由此可见中国对外开放
①多层次
②有重点
③因地制宜
④点面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下列有关三角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
②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和劳动力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
④成为非洲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英国某历史学家在评价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时指出,“不论哥伦布本人的一些内心动机怎样神秘,他航海得到支持,全靠有人从实际上来估计证实一条科学假设后所可期待得到的收获”。这里充当地理大发现先导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地圆说
C.地心说
D.进化论
14.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代表金银、玉米等
B.⑥代表葡萄、橄榄等
C.③代表黄金、象牙等
D.④代表茶叶、瓷器等
15.
下图为一头由银片制成的美洲驼,来自秘鲁的印加古国。1519年,该文物被殖民者带到欧洲。此处的“殖民者”最有可能来自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16.
有学者认为,国际贸易被证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跨区域贸易在塑造历史中起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在该学者看来,当今经济全球化起源于
A.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商业革命
B.工业革命以来确立的世界市场
C.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D.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的结束
17.
《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中提到: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制、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下列人物的成就不属于上述范围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史蒂芬孙
C.瓦特
D.贝尔
18.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一些重要论断,其中包括
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某君择偶有以下要求:“一、天足;二、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该征婚广告的出现
A.表明传统婚姻习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说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C.新文化运动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成果
D.反映了新思潮熏陶下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
20.
有学者指出,与“皇帝倒了”相并而提的是“辫子割了”。在此之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正当还成为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被讥笑为“豚尾”。这反映了
A.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习俗变革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D.国民从众心态日渐盛行
21.
如何认识并概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共历史上有类似表述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2.
《海上画梦录》反映了近代上海的社会风貌,下图为其中的一幅画。该画作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世纪中叶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23.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下列历史事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农村经济面貌
D.“大跃进”破坏国民经济建设
24.
“商业广告开始出现在报纸和电视里。在北京的繁华街道,过去写满标语口号的地方也被大幅商业广告所取代”;“农民致富的愿望受到鼓励,城市个体工商户、服务行业开始复活,城乡农贸自由市场恢复并初现繁荣景象,人们可以放心工作”。上述景象的出现缘于
A.新时期工作重点的转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D.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正式启动
25.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④国有企业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6.
中共中央某文件称:“现代企业按照财产构成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该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7.
《上海竹枝词》写道:“红黄蓝白耀双睛,海上宏开不夜城。世界年来成黑暗,凭他一线放光明。”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一重大发明
A.电报
B.电话
C.电车
D.电灯
28.
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某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秦国富强,使关中成为“金城天府”。该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29.
下列哪一诗句反映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与另外三个不属于同一个时期
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多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30.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曾经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下表所列信息,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巧儿”;内作使绫匠;四川大邑白瓷

“瓷路”;棉花种植;定窑孩儿枕

“丝国”;起绒锦;燃料煤

《便民图纂》;天鹅绒;《天工开物》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31.
下图是《国家宝藏》节目展出的一件唐朝珍品——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因其开创了陶瓷业的新技艺而书写出海上丝路的一段传奇。它出产于唐代
A.铜官窑
B.越窑
C.邢窑
D.定窑
32.
《乾隆御制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对诗中“关不开”政策,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是乾隆时期的对外国策之
B.继承了明代朝贡贸易体制
C.实质上由官方垄断对外贸易
D.当时外国来华贸易的主体是传教士
33.
根据历史文物信息推测其所处时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某同学到苏州旅游时看见一块碑刻有“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帖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据此可推断该碑文刻于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明清
34.
据《海关中外统计贸易年刊》资料显示:迄1887年,税收价值尚在2000万海关两1901年,初次突破5000万海关两;1919年以来,则经常的保持1亿海关两的情势。与这种情势相对应的是棉花,至1887年的依然继续入超(仅有1874年是出超),1888年开始转向出超,然后复又转入经常性的出超。上述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被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危机的加剧
35.
史学界一直以来把陈启源视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其依据是他创办的工厂
A.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民族企业
B.是中国最早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C.使用机器生产,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方式
D.实践实业救国思想
36.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如下图,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近代铁路事业起步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中国铁路总里程数急剧增加
37.
有学者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并指出划分农业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工具和技术特征。据此判断,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分水岭应该是在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8.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市籍”制度开始改变,是在
A.东汉末年
B.隋唐时期
C.两宋之际
D.元末明初
39.
资料显示,某时期英国的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这一时期英国
A.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C.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
D.积极推进自由主义贸易
40.
下图为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纺织业的发展受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②纺织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③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④纺织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