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摘编自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材料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摘编自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单选题- (共10题)
2.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3.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英国的积极配合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英国的积极配合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5.
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的多次谈话,“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逐步形成。其基本内容就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B.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
C.大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D.大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6.
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一些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国共内战中部分“老兵”被迫离乡 |
B.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曾经长期对峙,处于隔绝状态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7.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
C.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 |
D.2005年***与连战会谈纪要 |
9.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 |
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 |
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
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
10.
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
B.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
C.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
D.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11.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