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今天的民主是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没有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是,采用政治协商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李君如《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2)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材料二中维吾尔族老人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什么基础上确立的?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今天的民主是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没有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是,采用政治协商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李君如《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2)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材料二中维吾尔族老人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什么基础上确立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简答题- (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所以,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只要还有党派的时候,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长期共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求大同存小异,这并没有坏处……从种种方面看起来,我们这样的大国,多一点党派去联系各个方面的群众,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以共产党为核心,为领导,各党派团结合作,有什么不好?……我们只要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敢于揭露错误、批判错误、改正错误的人,那就不怕监督。越是监督我们,我们越是能进步。
——周恩来在1957年4月20日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重要方针?结合材料三回答执行这一方针的理由。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所以,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只要还有党派的时候,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长期共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求大同存小异,这并没有坏处……从种种方面看起来,我们这样的大国,多一点党派去联系各个方面的群众,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以共产党为核心,为领导,各党派团结合作,有什么不好?……我们只要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敢于揭露错误、批判错误、改正错误的人,那就不怕监督。越是监督我们,我们越是能进步。
——周恩来在1957年4月20日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重要方针?结合材料三回答执行这一方针的理由。
3.单选题- (共8题)
4.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的人民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
5.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B.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D.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6.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
A.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
B.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
C.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D.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
7.
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选民证,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
8.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其主要任务是( )
A.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
C.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9.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
A.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村民自治制度 |
10.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