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现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练习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913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为此,党要求大力兴办小学和中学,并吸收工农子弟入学,兴办多种多样的工农速成中学、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班)和技术专修班,采取短期速成的方法,使一批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达到中等文化程度。1952年下半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训整和专业设置工作:一是对许多大学的文、理、法学院(系)进行合并,二是组建多科生工学院.时,进行师范、农林、医药等院校的调整。到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较181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1952年,政务院决定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原有79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3年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开始后……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学校,少数学校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建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2.单选题(共14题)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⑥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⑥①④⑥
C.③⑥①②⑤④
D.⑥③②①④⑤
3.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这一指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需要
B.科技基础薄弱
C.工业成就巨大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4.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5.
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C.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D.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6.
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7.
2000年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伟大目标。2005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这一变化说明了
A.教育现代化已经实现
B.教育面貌彻底的改变
C.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
D.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8.
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教授出生地分布 教授工作地分布
A.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
B.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D.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
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
10.
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
A.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B.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D.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11.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
A.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
B.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
D.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12.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
A.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13.
读表:《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14.
下表反映了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A.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1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科技人员不懈努力下,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科技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②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③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④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