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随堂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912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单选题(共5题)

2.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B.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C.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D.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3.
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临时约法》
4.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天安门是指
A.开国大典
B.1949年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5.
1951年12月25日我国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下辖玉树县(结古镇)等六县。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的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完全自治的制度
6.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因为这一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
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3.选择题(共2题)

7.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沉浸         浸满       沾染         染红

①鲜血{#blank#}1{#/blank#}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blank#}2{#/blank#}了凝固的血。我们全家{#blank#}3{#/blank#}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沉寂         寂静

②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blank#}4{#/blank#}。

③枪声打破了林中的{#blank#}5{#/blank#}。

8.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沉浸         浸满       沾染         染红

①鲜血{#blank#}1{#/blank#}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blank#}2{#/blank#}了凝固的血。我们全家{#blank#}3{#/blank#}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沉寂         寂静

②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blank#}4{#/blank#}。

③枪声打破了林中的{#blank#}5{#/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