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 《每日一题》必修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909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1

1.单选题(共4题)

1.
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地方在审讯所谓走资派和反革命等案件中,按照《审讯工作的十五个怎么办?(草稿)》,进行审讯。在这十五个问题中,一律使用了“敌人”的概念,如:当敌人矢口否认罪行时,怎么办?一律使用了“敌人”的概念的主要背景是
A.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B.出现严重“武斗”局面
C.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D.被审讯人主要出身地主家庭
2.
下表为商务印书馆某年版《新华字典》附录中的《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部分)。这反映出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有我们工人阶级的今天
感叹号

表示强烈的感情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引号
“”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奋勇前进
 
A.“左”倾错误使标点符号用法遭到篡改
B.***思想在当时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
C.鲜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色
D.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的践踏
3.
美国《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等;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文中的历史事件
A.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被动摇
B.促进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发展
C.严重践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4.
1967年,《红旗》杂志载:“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临时权力机构”的设立
A.初步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B.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倒退
D.有效保障了当时各项工作的进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