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材料二 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
(1)依据材料一,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当时在采取什么措施?其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 | 轻工业 | 重工业 | 运输邮电 | 贸易物储 | 文教卫生 | 城市公用 | 其他 |
7.6 | 6.52 | 51.68 | 19.2 | 3 | 7.2 | 3.7 | 1.1 |
材料二 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
农业 | 比例 | 手工业 | 比例 | 工商业 | 比例 |
个体农业 | 3.7 | 个体手工业 | 8.3 | 私营 | 1 |
农业合作社 | 96.3 | 手工业合作社 | 91.7 | 公私合营 | 99 |
(1)依据材料一,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当时在采取什么措施?其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单选题- (共9题)
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开国大典 |
B.抗美援朝 |
C.土地改革 |
D.三大改造 |
4.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5.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求同存异原则 |
C.“一边倒”原则 |
D.人民民主原则 |
6.
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
7.
如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
8.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