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认为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影响》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了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主义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即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五20世纪初,世界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六“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四的观点。
(4)根据材料五,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什么不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的?
(5)材料六、七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认为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影响》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了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主义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即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五20世纪初,世界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六“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人均产量 国家类别 | 1970年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79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四的观点。
(4)根据材料五,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什么不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的?
(5)材料六、七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要实现自己向西航行的梦想,就必须借助于王室的投资。当他的计划未能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赏识时,并没有陷入中国知识分子容易有的“怀才不遇”的困境中,而是继续游说,直到被伊萨贝尔女王追回。接下来,双方用十分纯正的商人思维和方式进行交易。女王答应封哥伦布一个海军上将军衔和“唐”的贵族头衔,同时可从将开发占领地区所制造或经营所得的黄金、珠宝、香料及其他商品中抽取十分之一归己所有,且一概免税。这在中国古代是绝对无法想象的一一君主有无上的权力要求你去航海,还能无偿获取你的收益——但在这里,女王伊萨贝尔和平民哥伦布,本质上都是为自己利益而奋斗的商人。
——摘编自周蒙蒙《西方契约精神》
材料二近代欧洲在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之后,迅速以契约范畴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来建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秩序,进而步入法治化的状态,从而使古代契约文明的光彩和活力在近代得到了全面的实现和表现。固然,这种情形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自中世纪末期以来旷日持久的经济复兴、政治复兴和文化复兴的必然产物和结果。
——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交易双方订立契约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契约文明”在近代欧洲复兴的原因。
材料一……哥伦布要实现自己向西航行的梦想,就必须借助于王室的投资。当他的计划未能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赏识时,并没有陷入中国知识分子容易有的“怀才不遇”的困境中,而是继续游说,直到被伊萨贝尔女王追回。接下来,双方用十分纯正的商人思维和方式进行交易。女王答应封哥伦布一个海军上将军衔和“唐”的贵族头衔,同时可从将开发占领地区所制造或经营所得的黄金、珠宝、香料及其他商品中抽取十分之一归己所有,且一概免税。这在中国古代是绝对无法想象的一一君主有无上的权力要求你去航海,还能无偿获取你的收益——但在这里,女王伊萨贝尔和平民哥伦布,本质上都是为自己利益而奋斗的商人。
——摘编自周蒙蒙《西方契约精神》
材料二近代欧洲在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之后,迅速以契约范畴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来建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秩序,进而步入法治化的状态,从而使古代契约文明的光彩和活力在近代得到了全面的实现和表现。固然,这种情形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自中世纪末期以来旷日持久的经济复兴、政治复兴和文化复兴的必然产物和结果。
——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交易双方订立契约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契约文明”在近代欧洲复兴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5.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l496年为1200吨,l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文艺复兴的影响 |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C.世界联系开始加强 |
D.东方国家的闭关锁国 |
6.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 | B.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
C.欧洲商业革命的作用 | D.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 |
7.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
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
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8.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
9.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