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徐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86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遗撼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井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沙皇)想,诸位同我的愈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 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华莱士《俄国》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农奴获得的权利,为什么农民感到失望?
(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角度论证列宁的观点.
2.
中国古代商业受封建国家政策的影响,发展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材料三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己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

2.论述题(共1题)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薛泽石《听***讲史》
材料二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圈不亏损,是以联愈不以生事为贵。
——《圣祖圣训》卷六
材料三(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 “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夜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县否客观合理?谈谈理由。

3.单选题(共8题)

4.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得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些现象说明
A.制瓷中心出现B.海外贸易发达
C.海禁政策松动D.商品经济活跃
5.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6.
史学研究应遵从“论从史出”和“孤证不立”的原则,下列选项符合上述原则的是
A.《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 % ,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7.
《李长卿集》 载:'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
A.社会产品分配不均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C.东西贸易联系加强D.地域商人集团崛起
8.
南宋中期,有人在谈到江浙一带的集市情况时说:“荆吴俗,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故谓亥市。”陆游在《 秋夕书事》 中也谈及此况:“鹊飞山月出,犬吠市船归。”这说明
A.市坊制度已被打破B.江浙城市发展迅速
C.草市便利商品流通D.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9.
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 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说明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10.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乎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这首诗赞颂的是
A.B.C.D.
11.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4.选择题(共3题)

1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0,an+2=an+1﹣an(n≥1),则a2017={#blank#}1{#/blank#}.
13.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0,an+2=an+1﹣an(n≥1),则a2017={#blank#}1{#/blank#}.
14.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0,an+2=an+1﹣an(n≥1),则a2017={#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