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俄国工业产值世界排名
20世纪初,垄断已成了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到一战前夕,已约有200个垄断组织,在工业生产中占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1913年在俄国国内工农产业总值中,农业占57.9%,工业占42.1%。其中工业总产量只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仅占美国的7%,德国的17%,英国的22%,法国的40%。
材料三 一战中俄国强征1500多万名壮士入伍,前线屡次战败,到1917年已有150多万人死在战场上,400多万人伤残。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农田大量荒芜;但农民依然没有自己的土地。1917年俄国物价比战前涨了8倍,而工人工资仅仅是战前的一半,生活艰难,甚至没有充饥的面包。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材料四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1)通过以上材料概括俄国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2)从两组对比数据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3)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什么?一战和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20世纪初俄国工业产值世界排名
工业总产量 | 石油 | 棉纺品 | 机器制造 | 水泥 | 生铁 | 铜 |
5 | 2 | 3 | 4 | 5 | 5 | 5 |
20世纪初,垄断已成了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到一战前夕,已约有200个垄断组织,在工业生产中占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1913年在俄国国内工农产业总值中,农业占57.9%,工业占42.1%。其中工业总产量只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仅占美国的7%,德国的17%,英国的22%,法国的40%。
材料三 一战中俄国强征1500多万名壮士入伍,前线屡次战败,到1917年已有150多万人死在战场上,400多万人伤残。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农田大量荒芜;但农民依然没有自己的土地。1917年俄国物价比战前涨了8倍,而工人工资仅仅是战前的一半,生活艰难,甚至没有充饥的面包。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材料四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1)通过以上材料概括俄国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2)从两组对比数据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3)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什么?一战和革命的关系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
——列宁《论我国革命》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列宁所说的“驱逐”地主和资本家是指什么?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的革命人民是怎样“驱逐”俄国地主和资本家,为走向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条件的?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
材料一 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
——列宁《论我国革命》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列宁所说的“驱逐”地主和资本家是指什么?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的革命人民是怎样“驱逐”俄国地主和资本家,为走向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条件的?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
2.单选题- (共12题)
3.
1917年9月……又有一批企业决定关闭,同年10月,莫斯科也有一批企业倒闭。政府机关把这种经济政策说成是“调整生产”,实际上是给予资本家以充分的行动自由。这里的“政府机关”代表的是( )
A.罗曼诺夫王朝的利益 | B.资产阶级的利益 |
C.无产阶级的利益 | D.外国列强的利益 |
5.
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7.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A.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8.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9.
1917年11月7日晚,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响起了炮声,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中的场景( )
A.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B.俄国二月革命 |
C.法国巴黎公社 | D.俄国十月革命 |
10.
下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 )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1.
《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 )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
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C.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
D.立即展开暴力革命斗争 |
12.
二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布尔什维克提出( )
A.推翻沙皇统治 | B.建设社会主义 |
C.“和平”和“土地”的口号 | D.不劳动者不得食 |
13.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A.《和平法令》 |
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 |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D.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