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第一次革命浪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经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第一次革命浪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经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见下图。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材料一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它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见下图。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材料一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它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2.单选题- (共12题)
3.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概括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4.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
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D.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
5.
某人这样描述十月革命的经过:“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其中“七月事件”抛弃了什么“幻想”( )
A.可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B.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可以为人民带来和平、土地和面包 |
D.和平夺权 |
6.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
B.二月革命中 |
C.七月事件中 |
D.十月革命中 |
7.
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
8.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9.
列宁认为: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他还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这样做会脱离群众。这是列宁在( )
A.“二月革命”中的观点 |
B.《四月提纲》中的观点 |
C.《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
10.
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A.掀起了二月革命 | B.发表了《四月提纲》 |
C.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1.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
A. 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 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方式存在分歧
C.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 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
A. 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 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方式存在分歧
C.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 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
12.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
13.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