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864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4分)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3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其原因何在?“新政”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哪一经济政策?该政策实施的成效如何?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从上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