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
材料二一位工人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总的感到对爱因斯坦这个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应狠狠地批判,应该摸这个老虎屁股。”1973年,《复旦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了李柯的文章《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文章说:“牛顿沿着形而上学的道路,把时空看成是高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最后成了神学。爱因斯坦沿着唯心论的道路,也使时空超越于物质世界之上,实质上也成了绝对时空,最后也不能不走上为神学张目的道路。”
——胡化凯《“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革命飞跃”的联系。提倡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中国人从哪两个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他们的思想倾向。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导致中国人对爱因斯坦评价不断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
材料二一位工人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总的感到对爱因斯坦这个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应狠狠地批判,应该摸这个老虎屁股。”1973年,《复旦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了李柯的文章《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文章说:“牛顿沿着形而上学的道路,把时空看成是高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最后成了神学。爱因斯坦沿着唯心论的道路,也使时空超越于物质世界之上,实质上也成了绝对时空,最后也不能不走上为神学张目的道路。”
——胡化凯《“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革命飞跃”的联系。提倡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中国人从哪两个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他们的思想倾向。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导致中国人对爱因斯坦评价不断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国门洞开之后,中国也逐步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2.论述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9题)
4.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
5.
(题文)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 |
B.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 |
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
6.
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最终被驱逐出去,主要是因为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
B.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
C.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点提出 |
7.
伏尔泰曾指出:“如果真正的伟大乃是来自上天赋予的了不起的才能,并且能将此才能用于启发自己与他人,那么像牛顿这种千年难逢的人,就真的是伟人了!”在伏尔泰看来,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
A.理论总结 |
B.高尚人格 |
C.思想启迪 |
D.崇尚民主 |
8.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
B.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
C.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
9.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10.
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A.认为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
B.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
C.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
D.强调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
11.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来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
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
12.
1861年1月,马克思三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是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从自然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理论 |
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
C.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 |
D.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 |
13.
拉马克认为“当环境改变了,动物就会被迫作出新的努力,从而逐渐地产生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一观点可概括为
A.用进废退说 |
B.获得性遗传 |
C.生物进化论 |
D.物种可变论 |
14.
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A.深受宗教的困扰 |
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
C.对圣经不以为然 |
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
15.
美国科幻大片《星球穿越》展现了这样的情形,一群探险者穿越虫洞,支寻找一颗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以拯救濒临末日的地球和人类。通过虫洞的时候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这种奇特的现象可以用相对论哪一观点来解释?
A.时间的相对性 |
B.质量的可变性 |
C.时间的主观性 |
D.空间的弯曲性 |
16.
《欧洲文化史》指出:19世纪“在精神领域的研究带来可喜的成就”,这让“虔信《圣经》是真理之源的人十分不安”。这里的“成就”是
A.进化论 |
B.启蒙运动 |
C.牛顿经典力学 |
D.科学社会主义 |
17.
艾赛亚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是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普朗克的量子论 |
18.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
B.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
C.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
D.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
19.
牛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科学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A.对解释和预见自然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
B.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为标志 |
C.适用于探寻和计算一切物体运动的规律 |
D.为近代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 B.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 |
C.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 D.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