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840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2)为什么说列宁的主张是“荒谬”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在材料中的主张是怎样实现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历)10月24日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族的和约开始谈判;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说渴望的公正或民主的和平,即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材料二1918年9月2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为军营,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战斗口号,并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把国家生活完全转入战时轨道。
――选自卢璞主编:《世界现代史(1914-1945)》
上述材料中提到“10月24日的革命“是由哪个政党领导的什么革命?新成立的苏维埃工农政府对帝国主义战争抱何态度?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意愿?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材料二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材料三、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2)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15题)

4.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颁布《和平法令》
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5.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6.
《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中写道“(临时政府)宣布大赦政治犯,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结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俄国)临时政府声明‘全体人民愿意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对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和欺骗性
B.是列宁决定武装夺权的导火索
C.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反动性
D.揭示了俄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7.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实现了此目标的革命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光荣革命
8.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B.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D.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9.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美国和苏俄B.德国和苏俄C.德国和美国D.苏俄和中国
10.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主张暴力推翻沙皇政权
B.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C.强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已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问题
11.
彼得格勒爆发了罢工暴动,原因是运输工具不充足,从而导致了食品和燃料的极度缺乏。沙皇当局命令军队前去维持秩序,但士兵们却同示威者亲近起来。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引发了
A.彼得格勒起义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四月提纲
12.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决定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3.
1917年11月,《民国日报》某报道称:“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主谋者为里林氏(列宁)。”该报道的标题应为(    )
A.《沙俄帝制终结——罗亚诺夫家族摘下皇冠》
B.《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临时政府已推翻》
C.《过激党与共和政府共谋大政》
D.《里林氏宣布二月革命成功》
14.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 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 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15.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获得“面包”与“和平”
D.建立苏维埃政权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分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17.
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
A.肯定列宁为十月革命作出的努力
B.十月革命是由偶然因素发生的
C.揭露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不良用心
D.将十月革命归功于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
18.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3.选择题(共1题)

19.

近年来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农户为主体的“草根经济”在困难中前行,“草根”顽强的生命力终究能迎来绚烂春天。“草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