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832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连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如《中外新报》(1858,香港)、《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

材料二   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南洋官报》、《安徽官报》等接踵问世。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文化史》(焦润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40~90年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创办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单选题(共2题)

2.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3.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