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检测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0830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这一进程的有力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并向选举他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
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所说的“自由民主的中国”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做的努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新中国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单选题(共18题)

2.
“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引自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
A.《双十协定》
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
3.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的人民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4.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线。有人说:织“围脖”燃起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草根网民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体现。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B.强调人们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积极性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现象的实质在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
5.
1990年,海峡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表明两岸
A.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B.政府间形成了直接对话机制
C.直接“三通”的局面终于形成
D.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6.
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7.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少年们的反抗精神
8.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9.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11.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12.
南方网记载,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 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 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 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13.
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
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C.21 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1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6.
(题文)赵朴初曾就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远虑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首词是为下列哪一事件而作
A.开国大典
B.颁布第一部宪法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7.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权利不同
19.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 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 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3.选择题(共3题)

20.法国某公司最近展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机器人Spyke。Spyke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由电脑进行控制,也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控制。它不仅会说话(通过内置的VoIP电话),而且可以四处观察(通过内置的摄像头),最重要的是,它还会自动补充能量(自动充电)。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21.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下列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2.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