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二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
材料一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二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
2.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2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1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2分)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2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1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2分)
2.单选题- (共4题)
3.
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洛佐夫斯基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 )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中心 |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
4.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 ( )
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
5.
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
6.
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 B.辽沈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3.选择题- (共6题)
8.美国中部平原上有世界著名的玉米带,所产玉米大部分供出口,其余用作饲料,发展养牛业、养猪业等。近几年大豆种植业发展迅速,所以玉米带又常称为玉米—大豆带或玉米—大豆—乳畜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