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部肇始于1940年终止于2000年的《农民日记》(作者:侯永禄),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最坚实的轨迹。
片段一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不能!必须带头搞互助组。
片段二 1958年8月30日全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了。刚成立的路井公社,包括原来的前进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钟社、友好社、路井社等12个高级农业社。
片段三 1960年10月12日晚上,我万般无奈地从黑地里走到街上公社的面粉厂,找到了靳主任,买了25斤麦子麸皮,带回家来,好拌菜疙瘩。我想,有一点儿粮,也许就饿不死。
片段四 1982年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材料二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号召成立互助组的原因。(3分)
(2)据片段二,概括指出该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说明该体制与片段三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4分)
(3)指出片段四中的农村经济体制与片段二中的经济体制相比有哪些改变。(2分)
(4)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一 一部肇始于1940年终止于2000年的《农民日记》(作者:侯永禄),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最坚实的轨迹。
片段一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不能!必须带头搞互助组。
片段二 1958年8月30日全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了。刚成立的路井公社,包括原来的前进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钟社、友好社、路井社等12个高级农业社。
片段三 1960年10月12日晚上,我万般无奈地从黑地里走到街上公社的面粉厂,找到了靳主任,买了25斤麦子麸皮,带回家来,好拌菜疙瘩。我想,有一点儿粮,也许就饿不死。
片段四 1982年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材料二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号召成立互助组的原因。(3分)
(2)据片段二,概括指出该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说明该体制与片段三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4分)
(3)指出片段四中的农村经济体制与片段二中的经济体制相比有哪些改变。(2分)
(4)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加以说明。(4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材料二 1933年7月,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材料二 1933年7月,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2)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
材料一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丈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肖黎《魏孝文帝评传》
(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2)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图为反映二战初期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漫画反映了二战初期美国实施了怎样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美国彻底放弃该政策的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4分)

(1)漫画反映了二战初期美国实施了怎样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美国彻底放弃该政策的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4分)
2.单选题- (共9题)
7.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求同存异” |
8.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9.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
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
10.
清朝文人管同(1780—1831)在其著作《禁用洋货议》写到:“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其言论说明了
A.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
B.洋货输入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
C.清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
D.清朝文人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 |
11.
下表反映的是1981~198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