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湖南省慈利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79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2/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唯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2.单选题(共7题)

2.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仅有人全盘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宁,还有人主张把列宁墓从红场迁出,甚至四处寻找沙皇的后裔,企图在俄罗斯恢复帝制。但此事最终因没有多少人响应而告吹。列宁墓仍然留在红场,列宁的铜像依然屹立在十月广场。该事件充分说明了
A.列宁作为引导苏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仍然受到民众的敬仰
B.否定十月革命的人带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C.俄国民众对苏联解体后的社会状况不满
D.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4.
2008 年8月8日,在 29 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台北代表团的入场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欢声雷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的使用从本质
   
A.台湾方面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B.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C.台湾以独立身份加入了国际奥委会
D.台湾方面已接受了“一国两制”构想
5.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暗风露下,采桑时节皙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铸业D.造纸业
7.
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
8.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选择题(共4题)

9.

图中五角星旋转360°图形发生变化会吗?{#blank#}1{#/blank#}(填”会“或者”不会“)

10.

图中五角星旋转360°图形发生变化会吗?{#blank#}1{#/blank#}(填”会“或者”不会“)

1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登计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达到1 339 724 852人,同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人数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这表明(   )

①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③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

④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1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登计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达到1 339 724 852人,同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人数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这表明(   )

①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③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

④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