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786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革命发展的客观进程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邓小平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摘自肖枫《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依据两国的具体实践,评述材料中两位领导人的共同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2.单选题(共6题)

2.
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略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3.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据是
①正义者同盟建立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
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4.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5.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6.
下表为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
1870
1913
1950
1973
1987
德国
5
50
30
64
80
日本
19
18
15
46
31
英国
104
78
57
67
81
美国
100
100
100
100
100
 
A.英国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下降但仍有一定优势
B.日本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
C.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D.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最高成为“世界工厂”
7.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