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
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2)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
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1)你同意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2)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2.单选题- (共16题)
2.
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各国租借也规定举凡有“九一八、一二八”等字样以及有中国东北地图的影片一律不许在租界上映。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1933)、《逃亡》(1935)、《壮志凌云》(1936)等推出。这反映出
A.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 |
B.列强支持日本侵略 |
C.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
D.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
3.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成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成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4.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
C.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
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5.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7.
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日本白银约2亿两,流入的美洲白银约4亿两,其中经由马尼拉流入的及经由欧洲和美国流入的各约2亿两。当时大量白银的流动
A.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 |
B.促成了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C.冲击着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 |
D.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 |
8.
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代议制的确立 |
B.《航海条例》的颁布 |
C.新航路开辟 |
D.英国工业革命 |
9.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年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
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0.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 “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明( )
A.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 |
B.民主进程激发妇女维权意识 |
C.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
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妇女地位 |
11.
英国政府税收构成表:
导致上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1696-1700 | 1731-1735 |
地产税 | 36.1% | 17.0% |
海关关税 | 26.5% | 27.3% |
消费品税 | 26.1% | 50.1% |
导致上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工业革命蓬勃发展 |
B.海外贸易的扩大 |
C.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
D.城市化进程加快 |
12.
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
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
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
13.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14.
《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上述方案是
A.“百日维新”的法令 |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方案 |
C.北洋政府初期的政策 |
D.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 |
15.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C.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16.
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甲”省应是
| 甲 | 陕西 |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1942年 | 936 | 170 | 49 | 49 | 63 |
1945年 | 2622 | 358 | 221 | 204 | 200 |
增加 | 1686 | 188 | 172 | 155 | 137 |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甲”省应是
A.湖北 |
B.江西 |
C.四川 |
D.江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