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中国迈出了新的一步。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联系起来。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究,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党出现这两个失误的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什么?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成就上的三件大事。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中国迈出了新的一步。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联系起来。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究,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党出现这两个失误的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什么?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成就上的三件大事。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1)材料一是***什么时候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一五”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3)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4)请你说出“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1)材料一是***什么时候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一五”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3)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4)请你说出“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16题)
3.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4.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身份 | 占乡村人口比例 | 乡村土地的占有比例 |
地主与富农 | 不到10% | 70﹣80% |
贫农、雇农与中农 | 90% | 20﹣30%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5.
欣赏下面“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 | B.辛亥革命 | C.商鞅变法 | D.开国大典 |
6.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则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
B.开国大典的举行 |
C.海南岛获得解放 |
D.西藏和平解放 |
7.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中央人民政府首次会议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10.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C.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D.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
11.
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3.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完成 |
C.“一五计划”完成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4.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图中某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导致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
B.“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
C.“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创新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15.
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 )
A.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
B.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
C.是由美国倡导而召开的国际会议 |
D.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16.
1971年10月25日,一位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位美国代表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胜利 |
17.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