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已本身的特征。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摘编自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三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是如何开展的。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已本身的特征。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摘编自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三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是如何开展的。
2.单选题- (共10题)
2.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工业的内迁
A.为持久抗战打下物质基础 |
B.表明政府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城 |
C.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繁荣 |
3.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
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 | 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 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
4.
《墨子》一书中有如下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精耕细作 |
D.刀耕火种 |
5.
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该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扩张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新兴行业出现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6.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下列对下图中③时段殖民扩张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头号殖民强国 |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C.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
D.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
7.
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其理由是“男女同厂房作工,有伤风化……高烟囱有伤风水”。据此可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列强侵夺 |
B.技术薄弱 |
C.思想守旧 |
D.资本缺乏 |
8.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9.
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A.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C.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
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