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761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6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间题。

(1)图一是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这说明国民党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图二是中共转战陕北图,骑在马上的人是谁?他当时指挥的是什么重大军事行动?你觉得决 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根据图三回答,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什么战术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 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这些战役有何重要作用?
2.
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历史探索学习,有两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激起了大 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指南京)来去也从容。”
(1)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
(2)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回答2条即可)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 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和资本家办厂矿四百七十余家,新厂矿的投资 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总和。
材料二1919年全国工厂注册情况(单位: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期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 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 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 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 实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 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 "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2.选择题(共16题)

5.
***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6.
(题文)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北平B.锦州C.沈阳D.天津
7.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8.今有化学反应:

① NaHCO3+NaOH=Na2CO3+H2O;

② NaOH+CO2=NaHCO3

③ 2NaOH+CO2= Na2CO3+H2O;

④ CO2+Na2CO3+H2O =2NaHCO3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了上述反应中的一个。

则:OA表示反应{#blank#}1{#/blank#}(选填①②③④等,下同);

OB表示反应{#blank#}2{#/blank#};BA表示反应{#blank#}3{#/blank#}。

9.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
10.
***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1.已知丙酸跟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丙醇跟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丙醇和丙酸的结构简式如下:CH3CH2CH2OH(丙醇)、CH3CH2COOH(丙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12.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中共七大D.重庆谈判
13.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 =TiO2 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制作燃料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
14.
(题文)下表显示:到1913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吨数、进口贸易价值和机器设备进口价值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明( )
A.中国机器工业发展显著B.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D.一战刺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15.
1914年到1919年间中国民间机器工业有了重大发展,尤以纺织、面粉、电气、烟草发展显著。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是( )
A.清政府放松对民间工业的限制B.更多私人资本投向机器工业
C.一战刺激了中国工业发展D.洋务派民用工业的直接影响
16.
辛亥革命后,普通百姓的社交礼仪发生了变化,如改跪拜、作揖为鞠躬、握手;改“大人”“老爷”称呼为“先生”或“君”。这些变化体现了( )
A.女权主义思想B.反民族压迫的民族平等思想
C.反封建的民权平等思想D.盲目崇洋的全盘西化主张
17.
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
A.《每周评论》B.《民报》C.《新青年》D.《申报》
18.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火车轮船的传人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
19.
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