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机器及 大工具 | 原料 | 建筑用 品等 | 消费品 原料 | 直接消费 资料 | |
1893 | 6 | — | 8 | 10 | 76 |
1910 | 5 | 1 | 10 | 10 | 64 |
1920 | 2 | 2 | 21 | 19 | 56 |
1930 | 7 | 9 | 23 | 13 | 58 |
1936 | 1 | 7 | 36 | 10 | 45 |
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 原料 | 半制品 | 制成品 | ||||
农产品 | 矿产品 (手工) | 矿产品 (机采) | 手工 | 机器 | 手工 | 机器 | |
1893 | 16 | — | — | 24 | 1 | 54 | 5 |
1910 | 31 | 2 | 5 | 11 | 19 | 23 | 9 |
1920 | 34 | 9 | 8 | 2 | 13 | 32 | 2 |
1930 | 41 | 2 | 4 | 5 | 12 | 21 | 5 |
1936 | 41 | 6 | 6 | 7 | 6 | 34 | 1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正常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直接依靠暴力来强制进行的。进口商品比在国内生产相同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便宜,或者国内不能生产相同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中国并非弊大于利之举。在进口贸易中,西方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中外经济的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摘自《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别归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17分)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9分)
(1)据材料一,指出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3分)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材料二中“三三制”政权的组成体现了什么特点?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三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格拉底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5分)
2.单选题- (共9题)

A.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近代化发展 |
B.晚清和民国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 |
D.当时中国的民生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
A.有利于借鉴苏俄模式发展民族工商业 |
B.有利于扩大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
C.有利于推动孙中山联俄政策落实 |
D.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下国民革命的开展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A.北伐战争打响后,北洋军阀走向末路 |
B.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面临崩溃 |
C.秋收起义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
D.抗战开始后,敌后根据地开辟 |
A.南宋南渡 | B.国民政府退守西南 |
C.渡江战役 | D.红军长征 |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A.外源性 |
B.地区差异性 |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 |
A.会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
C.批判了儒家重义轻利观 |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B.《新民主主义论》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D.《论十大关系》 |
3.选择题- (共6题)
【甲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文】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宛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