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的孙中山民主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孙中山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自总统以下,各级官吏都是公仆,凡共和宪法国家,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
材料二孙中山在1903年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欧美之富者可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演此悬绝之惨景,它日必有大冲突。”为此他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
材料三***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民生建设的政策。
——《瞭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后来在其政治实践中又是怎样落实的?突出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看到了欧美社会的什么弊端?为解决这一不足,他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品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材料2相比,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
材料一20世纪初的孙中山民主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孙中山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自总统以下,各级官吏都是公仆,凡共和宪法国家,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
材料二孙中山在1903年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欧美之富者可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演此悬绝之惨景,它日必有大冲突。”为此他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
材料三***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民生建设的政策。
——《瞭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后来在其政治实践中又是怎样落实的?突出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看到了欧美社会的什么弊端?为解决这一不足,他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品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材料2相比,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
2.
20世纪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传》中写道:“***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四 ***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
(4)概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的重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传》中写道:“***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四 ***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
(4)概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的重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3.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二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則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说明“民族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根源。
(2)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孙中山进行的革命实践。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孙中山优秀品质。
材料一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二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則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说明“民族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根源。
(2)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孙中山进行的革命实践。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孙中山优秀品质。
2.单选题- (共14题)
4.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
***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A.***最早接受的思想是自由主义 |
B.早期***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
C.早期***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
D.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
6.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
B.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
7.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
A.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B.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 |
C.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 | D.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 |
8.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9.
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0.
“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
11.
***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上的参天大树。其形成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就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下属于***思想基本形成阶段的是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12.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和***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成为我党的行动指南。以上重要思想体现的共同特征是
A.是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
B.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 |
C.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
D.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
13.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 |
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
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
14.
孙中山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的“民族革命”存在的缺陷是
A.典型的大汉族主义 |
B.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
C.未能消除民族歧视 |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15.
中国共产党重视当今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已经免交“皇粮国税”,国家还要“反哺”农业;在“民生”问题上,孙中山先生曾作过的贡献是
①“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②“三民主义”必须落实“民生主义”
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①“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②“三民主义”必须落实“民生主义”
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6.
***在一部作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人民民主专政》 |
C.《论十大关系》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