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这段论述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大“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及,全国各地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在北伐战争影响下,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
2.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
3.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以下各项内容与孙中山的这一言论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A.民权主义 | B.中华民国建立 | C.平均地权 | D.颁布《临时约法》 |
4.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这表明
A.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有共同之处 |
B.中国共产党以承认三民主义为代价换取国共合作 |
C.中国共产党承认的应该是旧三民主义 |
D.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暂时放弃了自己的革命纲领 |
5.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20世纪,下列哪些思想文化成果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
①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6.
***思想是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体系的成长历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②①③④ | D.②④①③ |
7.
中国思想的近代化虽然涉及的阶级、阶层比较多,但其大致方向都是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或者建立新的政治统治。就其思想主张的实现途径上,主张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的成果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主要包括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④ |
8.
回忆录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史料之一,从中我们可以佐证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吕正操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深受教益。”我们依此可以佐证的历史事件应是
A.中共洛川会议 | B.中共七大 | C.新中国的成立 |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9.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D.建立民主共和国 |
10.
“在有关资本的问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如果将这段文字概括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的话,最为准确的是
A.三民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2.选择题- (共7题)
11.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架)
12.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