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迭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个人不可大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中国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迭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个人不可大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中国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9题)
3.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北伐战争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4.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5.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
B.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
C.从主张反满兴汉到联合满族人民 |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
6.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7.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
D.***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8.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②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③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①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②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③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0.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该段论述应出自( )
A.中共十二大 | B.中共十三大 | C.中共十五大 | D.邓小平“南方谈话” |
11.
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 B.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 D.促进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
12.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停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 )
A.社会改良思想 | B.民族革命思想 | C.政治革命思想 | D.社会革命思想 |
13.
***思想是近代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产物,下列相关说法有误的是( )
A.***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
B.***思想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
C.***思想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道路上唯一的指导思想 |
D.***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14.
“黄帝纪元是基于传说中的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族的祖先,而华夏族又是汉族的前身,所以,在资产阶级革命早期很多人主张用黄帝纪元,即含有反满兴汉之意。而后来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却采用的是民国纪元和公历纪元。”后来共和政府不采用黄帝纪元的原因有可能是( )
A.人民的反对 | B.不符合农耕经济发展的规律 |
C.与民生主义的精神不符合 | D.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符合 |
15.
“全会认为,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的是( )
A.确定了第一批经济特区 |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
C.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
16.
1924年,孙中山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③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孙中山转变为无产阶级者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③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孙中山转变为无产阶级者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7.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沿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出现了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三大人物和思想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
B.都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 |
C.都关注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问题 |
D.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
18.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评价党的某次会议道:“……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 B.党的七大 | C.党的七届二中会议 | D.党的八大 |
19.
***曾在很多场合说过:“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遵义会议 | B.中共七大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0.
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该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的进程 |
B.政体频繁的更替 |
C.社会思潮的演进 |
D.社会风俗的嬗变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