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7126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兴起后,谷子廉价……民食问题不如过去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省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
   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的具体统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维方式。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1题)

3.
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A. 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 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 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
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三省等地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史称“北方谈话”。他振聋发聩地指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我们“要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北方谈话”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为农村经济改革推明了方向
C.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拨乱反正
D.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6.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
A.共和政体不断发展完善
B.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终结
7.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教国思潮的兴起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8.
***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猛烈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
B.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1917年11月之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介绍从未在中国出现
D.十月革命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和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
9.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之后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
10.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点”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11.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
(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
(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
(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
(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
(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
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12.
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
13.
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其阐述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