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700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4题)

1.
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2.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 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3.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
言论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康有为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
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4.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2.选择题(共1题)

5.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回答第小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