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一6月份期末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69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
(2)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宋史·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宋史·司马光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
3.
阅读下列图文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试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跟变法的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
(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2.单选题(共21题)

4.
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5.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
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

①商品交易活跃
②手工业铸造业发达
③城市经济繁荣
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7.
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
9.
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1861年1月15日,美国公使馆翻译官休斯肯被刺死,1861年6月,英国公使馆被袭。依据当时日本的形势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幕府将军的指使
B.尊攘派的暗杀活动
C.天皇发动反侵略斗争
D.日本发生民众暴动
10.
“(7月9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戊戌政变
D.辛亥革命
11.
北宋中期的改革家范仲淹、王安石代表的是
A.封建知识分子的利益
B.部分地主的利益
C.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
D.广大农民的利益
12.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
13.
1854年3月11日,一支由外国人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日本答应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这支舰队属于
A.美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14.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15.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有
①埃及面临着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
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敌入侵
③马木路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定
④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
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
A.发展经济
B.减少徭役
C.整顿吏治
D.增强军事
17.
伏见、鸟羽之战
A.是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幕府的城市暴动
B.是西方列强打开日本大门的关键性战役
C.是倒幕派击溃幕府军事力量的关键性战役
D.是幕府势力在日本彻底消失的重要战役
18.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19.
19世纪中期,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率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驶入日本德川幕府的咽喉要地浦贺港,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这就是“黑船来航”事件。这件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幕府统治的腐朽
B.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
D.佩里要为天皇从将军手中夺回实权
20.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表明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生产关系
C.欧洲列强千方百计破坏改革
D.阿里本人根本不具备改革的素质
21.
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
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
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
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
22.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23.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24.
中下级武士以“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3.选择题(共2题)

25.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6.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坏的过程叫{#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