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的时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其它方面的成就你再举出两例。
(3)“一五”计划的意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标志意义意义是什么?
(4)对联三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的时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其它方面的成就你再举出两例。
(3)“一五”计划的意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标志意义意义是什么?
(4)对联三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3.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材料二:“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打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在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当时是谁兼外交部长?
(3)“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再写出其它两项中的任一项。
(4)材料三“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中的“1894”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5)从近代历史上的中国外交政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材料二:“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打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在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当时是谁兼外交部长?
(3)“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再写出其它两项中的任一项。
(4)材料三“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中的“1894”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5)从近代历史上的中国外交政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2.选择题- (共16题)
5.
***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下列与***有关的历史事件()
①建立新中国
②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重庆谈判
⑥中共七大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①建立新中国
②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重庆谈判
⑥中共七大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1870年 | B.1911——1939年 |
C.1919——1947年 | D.1921——1949年 |
8.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 B.没有制定法律 |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
11.
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2.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第一个五年计划 | D.三大改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