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她建设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 2009年是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伟大一年。六十载的光辉岁月,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用无数的辉煌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伟大祖国母亲六十华诞之际,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年鉴》编辑部、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发展中心、北京中企广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决定联合编撰《辉煌中国六十年》年鉴类专刊。
请回答:(1)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第一任中央政府主席是谁?
(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4)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她建设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 2009年是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伟大一年。六十载的光辉岁月,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用无数的辉煌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伟大祖国母亲六十华诞之际,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年鉴》编辑部、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发展中心、北京中企广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决定联合编撰《辉煌中国六十年》年鉴类专刊。
请回答:(1)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第一任中央政府主席是谁?
(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4)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2.
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上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中,改变了土地性质的是哪次?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上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中,改变了土地性质的是哪次?
3.
阅读下列材料:
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回答:(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哪些成就的取得?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确立?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的是什么?
(5)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回答:(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哪些成就的取得?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确立?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的是什么?
(5)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选择题- (共25题)
6.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你认为这28年应该是指( )
A.1915~1943年 | B.1919~1947年 |
C.1921~1949年 | D.1927~1955年 |
8.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西藏馆以“新西藏、新发展、新生活、新变化”为展示主线,以“天上西藏”为展示主题。下列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
B.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向西藏进军,1951年攻占西藏 |
C.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字 |
D.西藏土地方政府赴京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
11.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让你回到1950年的中国大地上,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③热烈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④农民在丈量分配土地
①“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③热烈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④农民在丈量分配土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3.
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个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家长做主讲人。下面几位家长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
A.赵家长——78岁 | B.刘家长——54岁 |
C.孙家长——50岁 | D.李家长——44岁 |
16.
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A.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 B.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C.中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8.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图是青藏公路通车的场景,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B.“文化大革命”时期 |
C.抗美援朝时期 |
D.土地改革时期 |
19.
平凡的历史人物,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献身于人民事业的先进人物,下列哪一位不属于社会主义探索十年间(1956~1966年)的先进人物( )
A.![]() | B.![]() | C.![]() | D.![]() |
22.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3.
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
A.1953年—1957年 |
B.1958年—1965年 |
C.1966年—1976年 |
D.1977年—1978年 |
24.
初二学生正在搜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一届人大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在做什么主题的史料整理( )
A.政权巩固 | B.曲折探索 | C.改革创新 | D.盛世华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