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号为通洋务者,又以巽懦为能,以周容为度,以张惶畏葸为功,言交涉则讲求语言文字、交际晋接之间,屈己伸人,以苟且无事;言海防则鳃鳃然敝精竭力于利炮坚台、鱼雷铁舰之属,岁掷帑金千万,以苟且侥幸于一时,弃其精英而取其糟粕,遗其大体而袭其皮毛。
——摘编自宋育仁《庸书内外篇·自序》
材料二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宣言》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陈独秀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包含了***的哪些思想主张?有何意义?
材料一其号为通洋务者,又以巽懦为能,以周容为度,以张惶畏葸为功,言交涉则讲求语言文字、交际晋接之间,屈己伸人,以苟且无事;言海防则鳃鳃然敝精竭力于利炮坚台、鱼雷铁舰之属,岁掷帑金千万,以苟且侥幸于一时,弃其精英而取其糟粕,遗其大体而袭其皮毛。
——摘编自宋育仁《庸书内外篇·自序》
材料二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宣言》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陈独秀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包含了***的哪些思想主张?有何意义?
2.单选题- (共14题)
2.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为中国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 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为中国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 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5.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
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
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
6.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
B.法家、道家 |
C.儒家、法家 |
D.道家、儒家 |
7.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表明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休闲娱乐 | B.社会教化 | C.节庆祭祀 | D.艺术审美 |
8.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A.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 |
B.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
C.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
D.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
9.
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
B.行书 |
C.楷书 |
D.草书 |
10.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11.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12.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说明康有为
A.成为中国近代宗教改革的领袖 |
B.使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
C.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小变法阻力 |
D.剩用西方思想把孔教打造成新的思想体系 |
13.
某学者在《西方民主史》中写道:“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往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下列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最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A.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 |
B.19世纪末的日本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
D.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
14.
《林则徐与中国图录》一书由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林女士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A.林则徐富有家国情怀、一生波澜壮阔 |
B.林则徐设立译馆,了解西方情况 |
C.林则徐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
D.林则徐的主张遭到顽固派的攻击 |
15.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