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 | 国民经济比例(%)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60 | 21.8 | 26.1 | 52.1 |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材料三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四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年份 | 1870年 | 1900年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2)材料二中美国钢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资本主义出现了怎样的特征?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据材料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真正的世界经济”的含义。2.单选题- (共14题)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
A.自由放任政策 | B.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
C.国家干预经济 | D.发展“新经济”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
C.颁布1936年宪法 |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个体手工业 |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
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的重要来源 |
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
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
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
B.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
C.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
D.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
A.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可能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
B.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D.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加剧 |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 |
C.工业革命引发阶段关系的变动 |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A.贸易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
B.一直采用国际统一度量衡 |
C.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
D.在世界市场处于附属地位 |
A.美欧关系彻底恶化 |
B.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用 |
C.美国霸权不得人心 |
D.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